买东西时,谁都喜欢“物美价廉”。

但中国又有句古话,叫做“一分价钱一分货”,所以一个产品价格太低,大家也会产生警惕心理。

互联网保险崛起之后,很多人发现网上有些保险好便宜啊,同样的保额,可以比之前买的产品便宜一半。

心动的同时,难免存在疑惑:

到底是之前买的产品太暴利,还是便宜的产品在理赔条款中偷工减料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和小倩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挑选了6款极具代表性的产品,它们的保费最多可以相差一倍。

在一字一句对比完几十万字的条款,做了几十个对比表之后,才敢动笔写这篇文章。

希望给你一个公正客观、全面清晰的答案。

文章较长,但对于想买保险、真心在意保障的人来说绝对值得一看。

为了便于阅读,在此做个内容导航:

  1. 25种高发重疾,理赔条件真的都一样吗?
  2. 10大高发轻症,理赔条件竟有这么多猫腻?
  3. 以平安福和康惠保为例,非高发疾病的理赔条件有何区别?
  4. 贵的产品和便宜的产品,理赔时效有何区别?
  5.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保险产品的定价?

列入对比的六款产品,分别为:

  • 平安人寿平安福19Ⅱ;
  • 中国人寿国寿福臻享版;
  • 太平洋保险金诺优享;
  • 中国人保无忧人生2019;
  • 百年人寿康惠保2020版;
  • 海保人寿芯爱重疾险;

前四款为传统重疾险的代表,它们都是知名保险公司的明星产品,也是我平时被询问最多的产品;后两款是互联网重疾险的代表,是如今线上风头正盛的“高性价比”产品典型。

如果你购买的产品不是这6款,也不用担心,结论对你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六款产品的保障及价格信息如下:

可以发现,同样是单次赔付型重疾险,它们在病种数量、产品结构方面其实区别不大。

到2019年,各家重疾险基本都进化到了上百种重疾,几十种轻症,像康惠保、芯爱由于线上竞争激烈,甚至进化出了中症保障、前15年得重疾额外理赔,相比于传统产品赔付比例更高。

但是价格方面,差距非常明显。

拿平安福19Ⅱ和康惠保2020对比,同样身故赔保额的情况下,男性购买平安福,价格是康惠保的1.5倍,女性是2倍。

如果不附加身故保障,价格每年最多可以相差7000多,30年算下来就是21万,非常夸张。

那么,在价格相差如此巨大的情况下,理赔条款会有哪些区别呢?

第一步,对比25种高发重疾。

稍微了解重疾险的朋友都知道,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险,基本都包含银保监会规定的25种重疾,而这些疾病对我们的保障举足轻重。

因为仅这25种重疾,就囊括了95%以上的重疾理赔情况。

根据市面传言,25种法定重疾的理赔条件是一模一样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结果和大家的常规印象有一些出入。

25种重疾中的22种,理赔条件确实一样,基本上一字不差。

但是双耳失聪、双目失明、语言能力丧失三个重疾却有所不同,有些疾病是只要达到条件就能理赔,而有些则规定出险时被保险人必须年满3周岁。

同时在对比条款中,我们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

虽然卖给成年人的平安福19Ⅱ没有年龄限制,但是卖给未成年人的少儿平安福19Ⅱ的条款规定,对双耳失聪、语言能力丧失两个病种,3周岁之前出险不理赔。

也就是说,以上6款产品,除了无忧人生之外,均对失聪、失明、语言能力丧失存在年龄限制。

对此,我特意咨询了一位设计保险产品的朋友,对方给的解释是:新生儿有可能会因为先天性原因导致失聪、失明、失语,设置这个规定主要是为了避免骗保和理赔纠纷。

所以,前25种高发重疾,其中22种疾病的理赔条件确实一模一样,但是对于双耳失聪、双目失明、语言能力丧失这三个病种,很多产品会限制3岁之前不予理赔。

但这一点与价格高低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参与对比的6款产品,无论是贵的还是便宜的,均有所限制。

如果特别介意,需要在购买的时候留意单项条款。

第二步,对比高发轻症。

看完高发重疾之后,再来对比一下高发轻症。

和重疾部分不一样的是,保障哪些轻症,理赔条件怎么样,银保监会并没有做过统一规定。

所以在对比这一项的时候,我们发现差距真正被拉开了。

首先来明确一下,哪些是高发轻症。

根据保险公司的数据统计,在实际理赔中占比较高的轻症,分别是轻微脑中风、不典型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极早期癌症、非重疾脑部占位(又称“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心脏瓣膜介入手术、主动脉介入术

除此之外,加上前六大高发重疾(占理赔概率的80%)对应的其他几个轻症,包括单侧肺脏切除、单侧肝脏切除、慢性肾功能障碍,一共是十大高发轻症,也是我们在判断轻症病种是否全面时的常用标准。

6款产品对于十大高发轻症的具体理赔情况,如图所示:

10个病种中,仅4个理赔条件、理赔比例完全一致,其中国寿福臻享版还缺失了慢性肾功能障碍。

一个一个来看。

第一个病种是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

常见理赔条件如下:

保障的都是癌症的早期状态,或者进展比较缓慢的原位癌、皮肤癌等等。

但是平安福很特别,它是把“极早期的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拆成三个病种来卖的:

平安福的这个轻症设置,早期受到过不少抨击,因为当时平安福的轻症病种本来就少,还一拆三占用疾病数量,有“注水”的嫌疑。

但是有一说一,分为三个疾病其实是有利于理赔的。

因为平安福的轻症可以赔3次,病种分开之后,如果你先得原位癌再得皮肤癌,可以拿两次轻症理赔。

不过实际过程中,极少会有人这么惨,只能说在理论上确实更优秀了一点点。

第二个病种是急性心肌梗塞。

常见理赔条件是这样的:

要求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出现损伤性的ST段改变,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平安福19Ⅱ和康惠保2020相对宽松一些:

这两款产品的理赔条件,是4项里面达标两项,相对来说更加灵活一些。

第三个病种是轻微脑中风。

要求确诊满180天后,仍然存在一肢或一肢以上肢体肌力Ⅲ级或Ⅲ级以下,或者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中的两项或两项以上。

(备注:肢体肌力分为0-5级,级别越高越接近正常,0级肢力是完全瘫痪,所以在保险条款中,肢力要求越高越宽松;

六项基本日常生活包括穿衣、移动、行动、如厕、进食、洗澡,要求项目越少理赔越宽松。)

而无忧人生2019版的理赔条件略有不同:

相比于其他产品是两个条件,达标一个即可理赔,无忧人生规定必须要肌力在3级或3级以下。但是这并不算特别严苛,因为也是正常理赔的常见情况,只是没有其他产品灵活。

国寿福臻享版对于轻微脑中风的理赔,则相对宽松:

理赔条件仍然是两项达成一项即可,但是第二条规定,6想基本活动只要无法完成其中一项或两项即可理赔,相比于其他产品要求无法达成两项,更加宽松。

康惠保2020虽然在理赔条件上,与其他产品保持一致:

但是它把轻微脑中风列为了中症,如果出险理赔保额的60%,而不是像别的产品那样理赔保额的20%-30%,也就是赔的更多。

芯爱对于轻微脑中风的理赔,则是六款产品中最好的:

它对于轻微脑中风是分级理赔的,满足1个条件,可以获得轻症理赔(保额的30%),再发展下去如果满足2个条件,又能获得中症理赔(保额的50%),再加上重疾,有机会获得三次赔付。

可以发现,在轻微脑中风这一项,理赔条件中的细微区别很多,相对来说无忧人生表现略差,平安福和金诺优享比较正常,国寿福比较宽松,而价格便宜的康惠保和芯爱,不仅理赔条件没有更严格,反而赔付比例和赔付次数更高,其实更优秀了。

第四个病种,是单侧肺脏切除。

理赔条件方面没有区别,都是要求一侧肺脏切除。

康惠保和芯爱相对优秀一些,因为它们把单侧肺脏切除列为了中症,赔付比例更高。

第五个病种单侧肝脏切除,和第六个病种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理赔条件和理赔比例一致。

第七个病种,慢性肾功能障碍。

常规理赔条件如下:

要求满足两项理赔标准,第一肌酐清除率低于30ml/min,并且持续超过90天;第二血肌酐大于5mg/dl或大于442μmol/L,并且持续超过90天。

其中,金诺优享和康惠保2020,对于这个病种的理赔相对严格:

对于肾小球滤过率或者肌酐清除率的数值要求的更低,并且必须持续180天以上。

而无忧人生2019对于慢性肾功能障碍的理赔要求,则相对宽松:

它对于肌酐清除率和血肌酐的数值要求都更高一点,也就更容易达到理赔条件。

总结一下,慢性肾功能障碍的理赔细节,也比较容易出现差异。

其中国寿福最恶劣,直接不保障该项疾病;平安福和芯爱理赔条件正常,金诺优享和康惠保2020相对严格,无忧人生最为宽松。

第八个病种,脑垂体瘤、闹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理赔条件6个产品都是一样的。

第九个病种,心脏瓣膜介入手术(非开胸手术)。

常规理赔条件包括两种治疗方法,分别是非开胸的经胸壁打孔内镜手术,另一个是经皮经导管介入手术进行的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手术。

而平安福2019Ⅱ相对严格:

因为它规定只能实施经皮经导管介入手术进行的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手术,对比其他产品,少了一个选项。

第十个病种,主动脉内手术,6各产品理赔条件一致。

总结来看,在十大高发轻症中,具体理赔细节确实存在很多差异。

其中,仅5个疾病的是所有产品理赔条款一致的。

  • 平安福在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方面,略有优势,但是心脏瓣膜介入手术略为严格;
  • 国寿福缺失了高发的慢性肾功能障碍,属于较为严重的缺失,但是在脑中风后遗症的理赔上略有优势;
  • 金诺优享的慢性肾功能障碍略为严格;
  • 无忧人生的脑中风后遗症略为严格,但是慢性肾功能障碍要求相对宽松;
  • 康惠保2020和芯爱的表现,反而比较亮眼。

康惠保在慢性肾功能障碍方面略为严格,但是不典型急性心梗理赔条件比较宽松,轻微脑中风和单侧肺脏切除,赔付比例也比4款贵的产品高30%。

芯爱不存在理赔条件严格的情况,并且轻微脑中风包括轻症、中症两次理赔机会;单侧肺脏切除赔付比例更高。

也就是说,产品之间存在理赔条件和赔付比例的区别,但和价格没有直接关系,价格便宜的产品整体表现反而更优秀一点点。

看完了高发的重疾和轻症,剩下的几十种疾病,理论上来说赔付比例很低。

但是为了确保对比全面,我们以平安福19Ⅱ和康惠保2020为例,来看一下不高发的疾病,它们的理赔条件有何区别?

第三步,先看非高发的重疾病种对比。

平安福和康惠保各有100种重疾,去除25种高发重疾外,它们有38种疾病,理赔条件是完全一致的:

另有20种重疾,是平安福和康惠保都有,但是理赔条件不同的:

其中,有7个病种是康惠保理赔更宽松,8个病种是平安福理赔更宽松,另有5个病种是双方各有优势。

还有17个重疾,是平安福独有,康惠保没有的。

其中的很多疾病都非常罕见,比如闭锁综合征,实际病例非常少,在网上找了半天没找到一个治愈案例。

另有17种重疾,是康惠保独有,而平安福没有的。

其中的某些疾病,如重症肌无力、严重脊髓灰质炎、出血性登革热、全身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手足口病、严重川崎病、严重癫痫,其实也算是小孩比较高发的重疾。

之所以康惠保保障而平安福没有,主要是因为康惠保针对的是全年龄段的,所以会额外考虑幼儿的高发重疾,而平安有专门针对孩子的少儿平安福。

第四步,非高发的轻症病种的对比。

首先,高发的十种轻症,平安福和康惠保都有,第二部分已经对比过了,不再赘述。

非高发的轻症中,两款产品都有的疾病是31种:

其中,平安福更宽松的有4个,康惠保更宽松的有3个,关于中度脑损伤的理赔,两款产品各有优劣。

此外,康惠保还有13种疾病,是平安福没有的。

而平安福则有8种轻症,是康惠保所没有的。

综合对比下来,依然是绝大部分病种理赔条件一致,除此之外双方各有一些“我有你没有”的病种,或者在某些疾病上存在微弱优势。

但并不存在昂贵的平安福,对便宜的康惠保造成碾压态势。

从重疾比到轻症,从高发疾病比到非高发疾病,各个板块都没有出现有力证据,证明“贵的重疾险理赔条件会更好”。

相反,在某些疾病的赔付条件、赔付比例上,较为便宜的产品反而有一些亮点。

“价格贵=理赔条件好”的逻辑,并不是真实客观的结论,更像是人们脑中“一分价钱一分货”所产生的偏见。

或者某些销售昂贵重疾险的利益群体,为了使高价显得合理,所编造的谎言。

既然不是理赔条件的区别,那会不会是理赔服务、理赔时效方面有区别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曾经探讨过。

北京银保监会曾经发布过一份理赔时效报告:

看了许久,在表格中也未发现产品价格与理赔时效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

比如价格通常比较贵太平人寿(排名51)、大都会人寿(排名38)、平安人寿(排名13),反而不如因为高性价比产品大出风头的光大永明人寿(排名第1)、昆仑健康保险(排名第6),名次更高。

但是你要说这些排名高的保险公司,每一次理赔都更快吗?

其实也不见得。

因为经历过理赔的人会知道,每一次理赔需要多次时间,跟当时的出险情况有直接关系。

投保2年内出险的、理赔金额过高的、病历特别复杂的,保险公司都会调查的久一些,也是为了避免骗保;而投保一二十年才出险的、赔付金额不高的,通常理赔很快。

保险公司的排名,并不等于“你自己出险时”的理赔速度。

但对于我们投保人来说,“能赔”比“赔的快”其实更重要。

毕竟银保监会有统一规定,资料提交齐全后30天内必须给出结论,即便是拖延,也有个限度,不会一直拖下去。

关于服务质量,中国银保信近期也发布了《2018年度保险公司服务评价结果》,也是官方相对权威的统计。

根据图表,也没有显示“价格高低”与“服务质量”之间有和直接关系。

而且图表发布之后,很多业内人士表示“不接受”,因为官方统计与大家的个例感受也有所出入。

比如“中英人寿”这家公司,我所在的保险经纪公司,对于这家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是非常认可的,但是排名仅为“CCC级”。

还是那个道理,官方统计也许可以代表普遍情况,但是具体到我们自己的保险理赔中,还是不能一一对应的。

说到底这是个比较私人的体验,得病的情况不同、健康告知的严格程度不同、投保金额不同、出险情况不同,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服务感受。

在保险行业,目前很难做到“服务感受的一致性”,也就不存在“昂贵”一定等于“服务质量好”了。

既然价格与理赔条件、理赔速度、服务质量并没有如此直接的关系。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

还是以平安为例,为大家分享三个数据:

1、124.5万人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平安寿险的代理人数量是124.5万人。

而在2018年,这个人数高达141万人。

一百多万人,等于很多小国家全国的人口,那么如此庞大的代理人团队,收入从哪来?培训经费从哪来?租用办公场所需要钱吗?办公用品需要钱吗?职场管理成本是多少?开设分支机构需要投资多少?

而这些钱,从哪里来?

2、118.89亿

2018年度,平安人寿的广告开支是118.89亿元,平均每天花掉5502万元。

这一数字,还比2017年降低了40.79%,因为2017年他们花了200.81亿元。

包括平安在内的五大险企,全年花掉301.5亿用于投放广告。

每一句“买保险就是买平安”背后,烧的是谁的钱?

3、800亿

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末平安曾经销售一批高利率的年金险,后来市场经济下行,难以维持高额的投资回报率,但是这笔保单还得照常理赔。

据2009年的一篇报道,将“平安800亿利差损”的事情公之于众,平安股价随之下跌,损失百亿元。

多年过去,800亿的利差损如何消化?从哪来拿钱填补这个历史包袱?

4、1296亿

2019年前三季度,平安集团净利润1296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4.7亿。

哪怕去掉贷款、银行等业务,只算平安人寿的净利润,也足足有691.04亿。

如此罕见的赚钱能力,利润从谁身上来?

这四个数字,并非只针对平安。

高昂的代理人成本、昂贵的广告费用、沉重的历史包袱、恐怖的赚钱能力,在几家大家熟知的保险公司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相比于“因为理赔条件好所以贵”,它们恐怕才是保险产品昂贵的真正原因。

我们的保费,有多少花在了保障和服务上,有多少花在代理人的佣金、保险公司的广告和利润上?

他们敢说出真相吗?!

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抨击“价格昂贵”。

其实贵的产品自有它的好处,比如因为熟悉品牌,所以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购买,降低挑选成本,节省时间精力。

这篇文章抨击的,是为了使自己的昂贵显得合理,模糊重点,抹黑造谣同类产品,误导消费者的不良风气!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条朋友圈:

同样的内容,我还在各家公司代理人的朋友圈里看到过。

在有专业知识的人眼中,这简直是在滑天下之大稽,是来丢人现眼的。

因为无论是甲状腺癌还是直肠癌,在重疾险里面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恶性肿瘤,所有重疾险对于恶性肿瘤的理赔条件都是一模一样的,都是确诊即赔的!

但就是这样毫不专业、吃相难看的内容,可以在朋友圈里大行其道,忽悠一批又一批投保人。

因为普通用户就是不知道啊,谁没事儿研究保险条款啊,不知道很正常。

这种“销售误导”、“恐吓威胁”,不仅抹杀了投保人的知情权,更是对所有投保人的玩弄和忽悠。

面对“贵的重疾险,理赔条件一定更好”的谣言,作为业内从业者,有必要给出客观解答,澄清谣言,还原真相。

普通收入的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的保障,是正当选择,更是合法权益!

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它能解答一部分朋友的疑惑,便是这篇文章的价值了。

全文结束,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