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文文大保贝儿,一个只写真实核保案例的保险博主。

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都会一惊: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这怎么年纪轻轻,就成了“结节”体质?

看到体检报告上的各种结节,很多小伙伴不免心情都有些打结,生怕是癌症找上门了。

结节究竟对健康有没有影响?要不要抓紧时间手术切除了?结节会不会耽误买保险呢?

01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病灶。

临床上一般是按大小区分的,小于3cm的是肺结节,大于3cm的是肿块。

肺结节的检出率这几年不断攀升,CT筛查大概在20%~40%左右。

检出者中,90%以上的结节是良性结节,无需特殊治疗,只要随访就行。

但是,在买保险的时候,肺结节却是一大障碍,很多产品都对肺结节拒保,难度比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大多了。

肺结节不像甲状腺/乳腺结节,做个超声就能明确分级,而且肺位于人身体深处,也无法通过触诊来检查。

并且,肺结节是没有相关的分级标准的,一般只能通过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来进行分类。

而且,这几年“肺癌”已经成了保险公司癌症理赔的“前三名”,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的癌症。

在保险公司的年度理赔报告里,肺部恶性肿瘤一直牢牢占据两性人群的出险首位。

再加上,要绝对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必须通过穿刺或手术做病理活检。

但一般情况下,不是所有结节医生都建议做病理活检,非得马上明确它的性质。因为创伤性的检查本身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所以,除非医生评估恶性的可能比较大,医生建议进一步检查,那还是以专业医生的意见为准。

因此,保险公司不得不提高敏感度,对肺结节非常谨慎,加高核保的门槛。

02

肺结节怎么核保?

在影像学上,肺结节分为三种: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或磨玻璃影、部分实性结节(又有实性又有磨玻璃)。

从风险的高低的角度来说,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率>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

实性结节在承保时还分单个多个、直径大小、是否手术等情况。

如果已经“手术切除且病理为良性”的肺结节,投保要容易得多,很多产品都可以正常承保。

如果未经手术,就会非常严格,能买的产品不多,即使有极个别产品可以承保,一般也都是除外承保,也就是对肺结节相关疾病免责不赔(其他疾病正常保障)。

所以啊,肺结节的核保,真的是个技术活。

之前我们也写过很多肺结节的核保问题,但因为每个人结节的大小、形态、复查情况都不一样,因此很多案例虽然可以参考,但是没有办法照搬照抄。

这个案例里的小姐姐,在2019年的体检中,就检查出有肺结节的问题了。

2019年肺结节的描述是:左肺上叶见小结节影,但是没有写具体的大小。

2020年进行了复查,这次复查比较麻烦。

小结节变成了“混杂磨玻璃结节影”,虽然没有写大小,但是“磨玻璃结节”的风险显然是要高出普通结节不少的。

不过,这张检查的最后,医生写了“较前大致相仿”的结论,否则啊,这个保险就真的不好买了。

2021年又进行了一次复查,这次呢,磨玻璃肺结节又变成实性结节了,不过这次写了大小,是5mmx3mm。

由于之前两次检查都没有写大小,一开始我还比较担心,怕保险公司觉得有“结节变大”的风险,不愿意承保。

不过,好在小姐姐这三次检查都是在同一家医院,而且每次的检查诊断上,医生都会写“较前一次检查相仿”,因此可以认为,这个肺结节的风险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稳定的。

最终,保险公司给出了核保结论:除外承保,并且限额30万。

不过,保险公司还是给留了个后门:合同生效满2年后,可以申请保单复议。

比如到时候肺结节没有了,或者手术切除了,就可以直接跟保险公司申请取消除外,把肺部正常的保障回来就行了。

而且这个“复议”是写进合同的,保险公司不会不认。

当然,这种情况如果是其他的保险公司,也有可能会给出“延期承保”的核保结论。

“延期承保”的结论,其实就是再观察观察,没半年复查一次,如果连续几次复查大小都没有变化,或者变小甚至消失,还是有机会承保的。

03

与健康体不同,非标体人群在投保时就不能单纯看保障了,要以自己的身体条件为主,优先选择符合承保条件的产品。

在核保时尤其要仔细审题,切勿错告漏告,否则将来理赔时很可能被认为是隐瞒投保,产生纠纷。

当你有多款产品都符合条件时,首选能标体承保的,哪怕需要加费,只要在自己可承受范围内就不要犹豫。

如果选来选去,最后只剩除外承保的产品,也不要嫌弃它。

虽然对肺癌是免责了,但身体其他部位还都需要保障。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得,非标体的投保优先级是:标体承保>除外承保>啥都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