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薛晶律师 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退休后返聘或继续工作的人员到底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就是按照正常的工资薪金缴纳个税;还有人说退休人员不属于劳动者不能签订劳动合同,因此返聘获得的收入不是工资薪金,要按照劳务报酬缴纳个税。要搞明白退休人员返聘或继续工作如何缴纳个税,首先要搞明白退休人员继续工作获得的收入在“税法上”到底属于什么类型的收入?
退休返聘的收入到底是“工资薪金”还是“劳务报酬”?
认为退休返聘的收入应按照正常的工资薪金缴纳个税的观点,主要是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5〕382号批复的规定,根据该批复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在减除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但这种观点并没有正确的理解什么情形才算是 “退休人员再任职”,因为在税法上 “退休人员再任职”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必须符合税法上规定的条件,而非只要退休人员继续工作就是“再任职”。
认为退休返聘取得的收入属于劳务报酬的观点,主要是依据劳动法律上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合同即终止,也即是说,退休后因不再符合劳动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不具备建立劳动关系的条件,退休人员继续工作与用人单位建立的是劳务关系,并因此认为退休人员继续工作获得的收入应按照劳务报酬缴纳个税。但劳动法律和税法的适用范围、规制目的并不相同,劳动法律上的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并不是税法上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的区分依据。
由此,退休返聘或继续工作在退休金之外额外获得的收入如何缴纳个税应以税法的规定为依据。根据相关规定,分为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符合“退休人员再任职”条件,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纳税;另一种算是个人兼职,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纳税。其中,“退休人员再任职”要同时具备4个条件:
以上四个条件,看似复杂,其实简单说就是,退休人员在单位的任职状态除了不需要缴纳社保之外,与其他员工基本相同,并非临时用工或短期工作。如果不符合以上四个条件,或者说退休人员在用人单位受雇不属于一种长期稳定的状态,,就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税。
有人可能会问,按照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不论是“工资、薪金所得”还是“劳务报酬所得”都属于“综合所得”项下,那为何还要对此进行区分呢?这是因为这两种应税所得项目缴纳个税的方式不同,具体而言就是预扣预缴的方式和比例不同。“工资、薪金所得”预缴的计算方式与“综合所得”最终的计算方式是相同的,但“劳务报酬所得”预缴的计算方式与最终应缴的计算方式却大不相同。
退休返聘的“工资薪金所得”具体如何缴纳个税?
我们先看一下,退休返聘收入如果是“工资薪金所得”如何缴纳个税。我们都知道退休人员取得的基本养老金或退休金属于免税收入,不需要缴纳个税。因此,退休后继续工作的所得,如符合“退休人员再任职”条件的,在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预缴个税时,仍可以按照税法的规定减去法定的扣除费用,即每月减除5000元(每年6万元)后作为应税所得,再按照相应的预扣税率(3%-45%)计算预缴个税。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原工作单位给退休人员发放的除退休金之外的补贴、福利等不属于免税收入,需要与继续工作获取的工资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退休返聘的劳务报酬所得具体如何缴纳个税?特别注意:一定要进行汇算,大多数情况都可以办理退税!
对于不符合”退休人员再任职”条件的,退休后继续工作取得收入则算作个人兼职所得,需要按照“劳务报酬所得”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但按照“劳务报酬”这一应税项目预扣预缴个税时,可以先扣除20%费用后作为计税的收入额,但此时是不能再直接扣除5000元/月的减除费用的(只有在汇算清缴时才能扣),而且预扣预缴的税率是20%-40%。如果退休后继续工作每月收入1万元,按照劳务报酬缴纳个税时,每月可以扣除2000元的费用,预缴的计算基数为8000元,按照20%的预扣比例,每月需要预缴个税1600元,一年共要预交19200元。
虽然到年底,不论是“工资、薪金所得”还是“劳务报酬所得”都应并入“综合所得”统一计税,但按照不同应税项目预缴个税时,因预缴时的扣除项目和预扣税率完全不同,两种方式预缴的个税金额可能差异很大。对于年度收入不超过96万,按照劳务报酬项目纳税的,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会多预交个人所得税,特别是每月劳务收入不超过2万元(年收入不超过24万),预缴的个税肯定会超过应交的个税,而且金额还不少。
还以上例计算,退休后每月取得的收入1万元,一年为12万元,年底并入“综合所得”汇算时,以劳务报酬总额的80%作为计税的收入额,然后仍可以再减去6万元的法定扣除费用,在不考虑其他收入或专项扣除的情况下,年底应缴纳的个税仅仅是1080元,而全年预缴的个税却高达19200元。
因此,如果退休后继续工作所得收入是按照“劳务报酬”项目预缴个税的,如果符合退税的,次年一定不要忘记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年度汇算清缴并申请退税,说不定有意外惊喜呢!
作者:薛晶律师 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声明:
本文作者为薛晶律师,欢迎转发,但若在网络平台或公众号转载须全文转载注明原作者。
文章内容仅为作者薛晶律师个人观点,不作为作者针对任何个案的法律意见。
搜索创作挑战赛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