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还原

话不多说,先阐述“案情”:2021年10月25日,通过无处不在的广告链接注册了“小赢卡贷”,先抱着测试利息高低的心态借了5000元,分期12个月,总共需还5673.6元,没算错的话年化不到15个点,对我这种习惯了对标信用卡利息的人来说,无异于遇到了良心平台,体验非常不错,所有流程比较正规。

真是撞大运了吗?随后二十来天,几乎每天都收到“小赢卡贷”的短信或客服电话,提醒还有6000额度可以借款,于是11月17日,“盛情难却”之下把6000元也借了,款未下,先从绑定的银行卡里扣了948元所谓的“会员大礼包”购买费用(后面看了网友们分享,如果银行卡里没有钱,则是下款后再扣除会员费),而且平台还能非常坦然地把购买会员大礼包的费用发短信告知你。简直是莫名其妙、无中生有、暗度陈仓,当天即联系了在线客服和客服电话,言之凿凿的说是我本人确认勾选过购买会员大礼包选项的,意思合法合规、合情合理、自作自受,想退会员费——没门。我坚称毫不知情,平台第二天还把当时我勾选的界面截图发给我,似乎反而坐实了我的确是自愿购买会员大礼包的。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客服发来的截图,红框是截图后编辑的,哪里可以证明本人勾选过购买礼包呢,连是不是我申请时候的界面都不能证明?再看确认借款下的一行不显眼的提醒文字,首先我凭良心说确认借款时根本没印象界面有购买礼包的相关提醒;其次就算有这么一行不显眼的提醒文字,有几人会注意到,尤其第一次借款5000的过程中根本没有这些幺蛾子(已经没有戒备心了);再次,如果只是我个人眼瞎我认了,但大家网上随便搜一下,类似的经历和投诉举报太多了,难道大家都一样瞎?

注:好吧,既然花钱购买了会员大礼包,那有什么优惠权益吗?之前记得有可以5折购买某些视频网站会员的好处,本想截图给大家看看,但现在打开app,根本不知道我购买的会员大礼包去哪儿了,以及怎么使用?

二、电信诈骗还是“砍头息”

“小赢卡贷”这个套路大家觉得可以算作电信诈骗或者“砍头息”吗?

根据百度百科,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前半句应该能对应上,非接触式、虚假消息(各种网贷平台基本都是预审能借20万)等,后半句就有点不置可否的意味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多说一句,如果能完全对应上电信诈骗,那么也不可能猖獗至今了!

再根据百度百科,“砍头息”,指的是高利贷或地下钱庄,给借款者放贷时先从本金里面扣除一部分钱,这部分钱称之为砍头息。许多消费者由于对贷款不了解,认为贷款很麻烦,而互联网金融贷款手续简化,在相应的App上点一点,额度就能下来,对于是否有手续费、利息多少可能并不知情。是不是“砍头息”,我觉得后面加粗部分的解释是能对应上的,但同样,这个得看执法监管部门如何认定了!

另外,是否有隐性消费、捆绑消费甚至诈骗的嫌疑呢?嫌疑一大堆,谁去认定呢?

三、举报投诉

我看有许多网友在“黑猫投诉”平台投诉过,但基本没有解决的。“黑猫投诉”属于民间组织运营,能有用才怪。

也有网友建议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投诉,但好像也没什么用。至于我,通过三个渠道投诉过,几天过去了,石沉大海:12321中国互联网协会、国家反诈中心、终结诈骗服务平台(这是之前昆明交警、社区民警近乎半强制让市民关注的微信平台)。不知道110有没有用,反正我没试过……

在伟大的时代,在法治社会,似乎法制是被动的。就像最近曝光的某地狗咬老人事件,狗主人拖了很长时间才登门致歉,真不真心不知道,但我知道狗主人妥协是因为电视台主持人哭了,是因为关注的人太多了,总之就是事闹大了!

我想表达的是,一人成行,三人成众,被套路过的朋友该曝光就曝光,该举报就举报,聚少成多才能有影响力和关注度。世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有的公平始终会迟到,但争取公平的人多了,公平至少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