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
常言道“有利就有弊”,创新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从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时间较长,并且在投入的时候资金数额较大,因此企业大部分不愿意进行创新投资,而是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金融领域,从而获得即时的收益。比如吉林敖东这个制药企业,制药企业应该注重研发创新,但是在其二〇一七年的年报中显示其金融化比例达到70%以上,重要的是其研发支出比例连0.5%都达不到,可见企业金融化程度过高的话确实对其创新水平有一定的抑制。
当企业面临固定数额资金的情况下,由于想要追求更大的利益,或者想要在利益不变的情况下把企业面临的风险降到最小而配置资金。目前的国情就是实体企业的收益回报率不断降低,与此同时金融资产的收益高、收益快的特点使得大部分企业将目光投向金融领域。
他们将原本应该投入生产经营或者创新投资的资产投入到金融领域,以期获得高回报。进行创新活动不仅需要大量的、长期的资金支持,而且创新的失败率很高,即使最后创新成功,由于其周期长,不能在企业需要时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市场优势,所以一些企业在金融资产与创新资产的选择上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前者。
综上,无论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是为了进行投机行为还是为了获得利润以便解决未来的融资压力,当企业的资金总额是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分配到金融领域过多的资金就会挤占分配到创新领域的资金,从而对企业创新产生抑制作用。
二、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对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
企业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净额、投资性房地产净额、长期金融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净额、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按照其流动性的不同,将其分为短期金融资产、长期金融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短期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比较容易变现、流动性强,且违约的风险较低。
企业为了在以后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会在资金充裕的时候储蓄起来,企业会购买一些短期的比较容易变现的金融资产,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资产就发挥了“蓄水池”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的短期金融资产还可以充当内部储备资金,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期风险时,或者企业在面临一些优质的投资项目需要投资资金时,这些短期金融资产可以以较短的时间转换成资金,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避免企业面临高额的外部融资成本和融资困难的压力。
企业需要的创新投入资金都是长期且稳定的,那么这种用来以备不时之需的金融资产影响不到创新投入资金的使用。长期金融资产的特质与短期金融资产恰恰相反,它既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转换成企业需要的资金,也不能当作储备资金使用。
企业要想发展,就要跟上市场的发展,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需要创新新技术、新产品。假如企业将内部的资金大部分配置成这种难以变现的长期金融资产,会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从而使企业内部面临随时资金短缺的风险,因此无法为企业的创新投入持续、稳定的资金,因此企业的创新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被迫停止,那么不仅没有产生创新成果,还要面临前期的巨额沉没成本。
房地产的投资同样是投入的时间较长,投入的资金较多。当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上去,企业的创新活动同样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风险,相比于长期金融资产更甚。荣昭研究了二〇〇一年到二〇〇八年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当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走高的情况下,更多非房地产公司将资金投入到炒房中。
王文春以一九九九年到二〇〇七年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发现当一个地方的房价一路高走不跌的时候,当地企业的创新意愿将会降低。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2:相比于短期金融资产,长期金融资产对于创新的“挤出”效应更大,且投资性房地产对于研发创新也有着明显的“挤出”效应。
三、企业异质性的作用下,企业金融化对创新的影响
前文理论分析了企业配置金融资产对其创新投入产生挤出效果,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企业创新水平。这种抑制效果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企业的资金问题,而我国的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截然不同,这样的不同是否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同?
一方面,在当前的中国的具体实际国情下,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融通资金的问题上的待遇并不相同。国有企业由于有政府作为强有力的后盾,其在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时,更加容易从银行得到资金的支持。而非国有企业由于没有政府这个有保障的后盾,并且银行考虑到其想要为创新这个需要长时间、长期投入、回报不确定的投资贷入资金,就更增加了企业的融资困难。
因此,在这样一个现实的大环境下,非国有企业自己内部的资金如果充沛的话就能支持其进行创新活动,从而提升其创新水平,如果其内部资金不充足,或者将其内部资金投入到金融领域,那么其创新投入资金势必会受到挤占,其创新水平也必然会受到抑制。
由于非国有企业从外部筹集资金更加的困难,所以其配置金融资产对创新的抑制效应更加的大。从另一个方面考虑,国有企业在高管的激励方面与非国有企业也有所不同。由于国企不同于非国企的制度,国企的管理者的激励并不是简单的物质上的,更多的是一些非物质的回报。
而与之相对的非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激励,他们在乎的是高额的回报率,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更高的地位或者奖励。所以非国有企业更加倾向于配置金融资产从而获得他们想要的激励。因此,由于企业产权性质的不同,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金融化的程度不同,那么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也不同。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