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满足老年人群等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上海的银行机构担当社会责任,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化程度,着力解决老年人群的“急难愁盼”问题。
网点助老服务日益升级
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已建成了50家敬老服务网点,从专属窗口、便民设施、延伸服务等多方面细化老年客户服务内容。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在软硬件服务上全面升级,充分体现大字体、暖色调、便民化、无障碍等特色,不断完善老年人友好型网点建设。目前,全行已形成以8家交银养老服务示范网点为标杆、40家敬老服务网点成体系、131家营业网点适老服务为标配的多层次老年客群服务机制。
上海农商银行专设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在厅堂里设有轮椅的专属等候区、专属低位柜台和坐式智能柜台,为老年人提供坐着办理业务的舒适空间。在金融服务之外,网点还设立了“安享小屋”特色功能体验区,为老年客户提供集健康检测、视频医生、数字体验、休闲活动区的一体式服务。这样的特色网点,上海农商银行将在上海打造100家。
参与社区开放式养老建设
上海银行聚焦出行、就医、办事等智能手机应用场景,研发老年人易学易懂的培训课程,通过网点“市民课堂”,组织员工担任数字辅导员,面向老人开展“美好生活在您身边”活动,提供“家门口”智能应用辅导,至今已累计服务逾5万老人。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通过“走基层”“听民声”活动,梳理敬老服务工作措施,形成《敬老热点知识系列问答》,设计印制《适老服务手册》,破解老年客户服务痛点、难点。其中,建行上海长宁支行在与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工作交流中,了解到区政府拟打造开放式的养老空间,长宁支行立即对接建行集团旗下立足养老生态圈建设的建信养老金公司,牵头长三角养老产业联盟合作机构,共同服务社区开放式养老项目建设。做过导圆处理的家具;含升降拉篮的橱柜;卧室里的高科技检测技术是让不在老人身边的子女可以随时关注老人的“举动”……这个“舒心宅院”是建行上海长宁支行服务社会的有益探索。
浦发银行静安支行周边社区居民的老龄化占比较高。静安支行作为“敬老网点”,完善厅堂硬件设备,专注打造老年人便民服务区。贴心配备老花镜、轮椅、拐杖等,提升老年客户在办理银行业务时的舒适度。而对于行动不便或视听障碍的老年人,则安排远程办理或专人上门服务。
暖心金融服务送上门
年逾七旬的老兵金老伯常年患腿病在家中足不出户。随着退役军人优待证的发放,如何去银行网点激活成了难题。农行上海金山朱泾支行了解这一情况后,上门为金老伯办理了优待证激活服务,解决他的燃眉之急。金老伯还找来了他的老战友黄老伯,工作人员一并激活了黄老伯的优待证,让老兵们体验了银行服务送到家的便利性。
上海农商银行对于更加需要关心的失能失智老人群体,导入了社会专业服务队伍,为认知障碍家庭提供了有效帮助。同时,在上海农村地区启动助农取款点的建设,站点分布于网点两公里范围内无法覆盖的郊区农村地区,重点补充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内容,使村民切实感受到基础金融服务带来的支付便利,目前已完成69家郊区“心家园”助农取款点建设。
堵截诈骗 挽回损失
逾七旬的薛女士来到农行上海自贸区沪东支行,表示需汇款26800元用于购买胚芽燕麦片。汇款办理过程中,农行系统提示收款方为高风险客户,需进行加强型尽职调查。这一异常预警引起了农行网点柜员的警觉。通过与薛女士的沟通,网点工作人员基本确定这是一起典型的传销骗局。经过反复劝说,薛女士终于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场骗局,取消了汇款。
无独有偶,73岁的周阿姨去到兴业银行上海闵行支行要求办理30万元转账汇款。当银行经办柜员要求填写相关汇款信息时,周阿姨表示收款人名称过长,是否可以写简称。周阿姨的表述引起了柜员的警觉。经询问,周阿姨是通过网课认识的对方,30万元是汇款是用于周阿姨的股票投资。经过兴业银行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周阿姨意识到被骗,并终止了汇款行为。兴业银行上海闵行支行成功堵截一起电信诈骗,为客户挽回了损失。
针对围绕金融领域的诈骗行为,温州银行上海普陀支行的志愿者们通过社区活动,现场发放宣传折页,向老年居民讲述新型诈骗手段,进行防范电信诈骗、养老诈骗的宣传工作,提高老年居民的反诈意识。
1
以上这些仅是沪上银行业服务老龄储户的一个缩影。未来将进一步围绕这一群体的金融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已经成为沪上银行业的共识。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新民晚报 新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