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元九书》中曾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作品要贴近生活,把握时代脉搏。这一观点亘古不变。文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意识形态渗透着作家对其所处的环境的体验与评价。
无论过去多久,那些反应时代精神的作品都闪耀着属于它自己的光芒。《阿Q正传》中,鲁迅先生用文字刻画出一个被精神奴役的阿Q,在主人公身上,我们看到封建时代,旧中国对人民的精神奴役。并且不论在哪个时代,人们都能从阿Q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之所以要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且说“我还怕我所看见的阿Q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文字是无声的武器,它在每个时代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封建统治思想笼罩中国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文学作品为武器,在中国大地掀起一场铺天盖地变革。它是无声的炮火,轰开封建社会的大门。文学作品不仅是作家的心声,更是时代的呐喊。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文学始终担负着启迪民智的责任。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先进的思想家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对神学统治的反抗。《神曲》的作者但丁在作品中揭露教会统治的腐朽,批判了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这种制度使人们变得愚昧,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但丁的作品体现了对旧时代的反叛,即使他并未完全脱离神学对他思想的控制,也为人们打开了进入新时代的大门。
理工君认为: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对时代的回应,它不可能脱离时代而存在;所有作品都“合为时而著”,“合为事而作”,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时代孕育了它们,它们在时代中成长。国学大师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比任何时代都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素材。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科研人员的刻苦钻研,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都值得我们去歌颂。理工君希望各位同学努力学习,去创作出更多可歌可泣的文学作品,为这个时代留下更多璀璨的明珠。
文字:耿心圆 史小诺
排版:张宇晗 崔义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